【编者按】10月25、26日,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信息领域的颠覆性技术在西安交大隆重举行。多位院士围绕潜在的颠覆性技术,畅谈学科前沿,并接受了学校新闻中心记者的采访。即日起,宣传部在主页推出“院士谈创新”系列报道,刊发院士访谈内容。
韦钰,电子学专家,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曾任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现任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等职。韦钰院士在电子学领域工作了40多年,做出了系统的、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在发展中国生物电子学和建立分子电子学学科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2002年,韦钰院士回到东南大学,创立了学习科学研究中心,探索建立基于神经科学的、对人智能发展进行研究和测试的平台,现已发展成为教育部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研究重点实验室。该平台聚焦于人智能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核心能力,将与它有关的脑结构和功能改变,以及评测方法和干预手段的信息整合,以应用于实证性教育、精神健康保障和个性化教育、医疗仪器的研制。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决策能力的高低。我们培养的人,应该是具有决策能力的人。”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韦钰院士将关注点聚焦在决策上。
她认为,科学的发展是延续的。科学在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个突破期,突破期的出现必然与新思想有关,而新的重大思想一定出现在哲学界。历史的经验表明,三次哲学上的突破带来了三次技术的重大改革。目前韦钰院士团队所开展的对人的智能发展的研究和测试,也属于一定概念上的哲学突破,必将带来技术性的讨论。
她谈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儿等哲学家都探讨过人的精神世界,但从未考虑大脑这个基础。现在我们承认人们所有的精神世界都是有生物基础的,这是一个不得了的突破。脑是物理世界,心智是精神世界,行为是可以观察、测量、推测的,这三者虽不同,却有着密切的关联,这是我们现在研究突破的基础,也是发展的机遇。
在韦钰院士看来,现在信息界将脑比作计算机并不恰当。人的大脑是最复杂的,是具有非线性动力学过程的复杂性系统。要研究这个系统,必须使用大数据与搜索引擎。人脑中有很多功能区域,能够进行记忆存储,已形成的知识结构会在大脑的某些区域里形成模型或支持,这对人能否做正确的决策非常重要。在这个经过长期积累的模型上,你看到类似的东西才能灵机一动。现在讲创新,有的领导比较着急,把人集中在一起头脑风暴,这不可能立即爆出来,一定要有执行功能,要有正确的概念,才会有创新的思想。
她认为,这项研究对于教育来说,是跨越式的发展。“它不仅会改变国家对教育政策的制定,改变教学过程,还能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时,它也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将来有可能透过智能平台去看人的精神世界。可运用平台检测一个人是否适合某项工作,是否具备此项工作的决策能力。若是不具备,通过何种方式可以改进提升。它还可以做决策辅助系统,帮助人们做决策。这些并不是不可达到的梦想,目前国外很多国家已经研究得更加深入,现在已经研制出根据脑科学研究结果配合儿童学习的机器人了。我们必须关注这个领域,不能让市场被国外占领。
说起自己走上科研道路,韦钰院士认为是顺理成章的。她说,搞科研最重要的是喜欢,只有自身有兴趣和激情,才能做好这个事情,不能是功利的。“青年学生成长在非常好的时代。”韦钰院士表示,成长的环境不一样,同学们也不必重复上代人走过的道路。但要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在自己的一生中,一定要做一件值得自己留念和追求的事情,定一些长远的目标。“当然,现在社会不要一点儿名利可能不太现实,但我们可以忍耐,为了做有价值的事情而不那么急功近利。”韦钰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韦钰院士说,这是道德底线。若是在工作中能做到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吃苦的时候能多做一点,得到利益的时候后退一步,就很不错了。
韦钰院士表示,西安交大是一所拥有优秀传统的著名大学。在中西部崛起时代背景下,西安要发挥更大的作用,西安交大应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她真诚祝愿西安交大早日实现自己的追求和目标。
下一条:智力扶贫在行动——西安交通大学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积极为云南扶贫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无辐射复合生物分子电子学家庭信息系统电话学凯时ios